中国保险报评出2007年十大保险新闻
一、十七大报告强调提升保险业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这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竞争趋势的基础上对金融保险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的保险业来说,提高行业竞争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国家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
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列支21.5亿元的预算额度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其中,对吉林等6省(区)的5种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给予10亿元的预算额度,对全国能繁母猪保险给予11.5亿元的预算额度。预计去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可望突破50亿元,增长幅度将是前年8.46亿元的6倍,保费收入、覆盖区域以及保障范围等主要指标,都将全面改写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史。
三、交强险在社会关注中走向完善
作为我国的一项全新制度,交强险直接涉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因而在2007年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是一个相当正常的现象。由于监管部门和整个保险行业所采取的积极和主动态度,使得社会公众在有关交强险问题的讨论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保险。显然,这对于宣传、普及科学的保险文化和保险观念,为中国保险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市场基础大有益处。
四、三大保险巨头相继登A股
2007年,国寿、平安、太保这三家中国保险业的巨头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相关保险股发行时的冻结资金数据显示,社会投资者对于保险股的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方面表明中国保险业普遍被投资者所看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保险业已经开始准备迎接社会公众的评头论足了。
五、航意险市场化
作为众多保险产品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险种,航意险的每次变革都能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关注。2007年9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改进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航意险产品的开发权和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规范发展,从而打破了航意险行政定价的坚冰,使之迈入了全新的市场定价阶段。
六、保险保障基金收购新华人寿股权
从 2007年5月开始,保监会逐步采取市场化加行政性措施,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收购新华人寿30.553%的股权,成功避免了国内第四、资产达千亿的寿险公司因股权之争可能遭受的损失,保障了广大投保人的利益。由于在运用保险保障基金收购股权的具体操作上符合法律程序,在价格上遵从了市场化的规则,被认为体现了金融监管的创新,也为今后保险保障基金的运用积累了经验。
七、重疾险行业规范正式启用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订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最常见的25种重大疾病有了统一的“说法”,其中恶性肿瘤等6种大病成为必保疾病。这是继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制订并强制使用重疾险行业定义的国家。
八、中再集团跻身国际再保巨人
2007年10月30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注册资本金达361.49亿元的亚洲最大、全球第五大再保险公司在中国诞生。在当今全球再保险公司呈现集中化、巨型化的竞争趋势下,中再集团跻身国际再保巨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再保险分散经营风险的特殊功能,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对保险市场发展的有效推动和宏观调控。
九、泛华保险纳斯达克上市
开云官方体育app官网集团,这个名字甚至对于国内一些保险业内人士来说都很陌生。但就在2007年10月的最后一天,泛华保险开创了中国乃至全亚洲保险中介的一个先河―――头顶中国概念金融股的光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同时,还创下了两次提高IPO发行价后上市当日股价再度暴涨58%的传奇。泛华的成功,不仅在国内掀起一股保险中介上市热潮,而且成功吸引了各路资金的目光,一时间各种风投资金纷纷扎堆保险中介市场。
十、我国首个寿险指数出台
2007年的9月17日,南开大学商学院与恒安标准人寿联合公布了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报告,宣告国内首个寿险指数诞生。与单纯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提供信息数据进行的调研不同,该指数第一次把消费者对寿险的认知作为研究对象,反映消费者对寿险需求和供给的综合认识水平,并通过无偿发布调研成果的方式引起消费者对寿险的关注、思考和讨论,以引导消费者对寿险形成科学健康的认识,更加理性地消费。
来源:中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