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方略:保险超市的新旅程

1318291200

 

从保险代理到柜面流程一体化,泛华保险正在逐步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保险超市。

6月10日,保监会发布了《2011年1季度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已高达4027.4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23%。保险中介行业已然成为保险产品的大卖场。而开云官方体育app官网集团(下简称“泛华集团”)就是其中的翘楚。

最早于1999年开展保险代理服务的泛华集团是中国内地最先引入“后援平台+个人创业”模式来开展保险中介业务的集团公司,也是亚洲保险中介行业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截止到2010年年底,泛华集团已经与国内26家保险公司实现深入合作,净收入达到2.25亿美元。

泛华集团的创始人,如今的董事长兼CEO胡义南曾在2010年度表彰会上自豪地宣称,泛华的模式不可复制。而这样一个“不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当中,IT系统充当了先行者。“我们可以把保险行业的信息系统分成两个层面,一个面向销售,一个面向内部运营。”泛华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军认为,“从内部运营的角度上,大家都偏向于让系统非常稳健;而销售方面,我们更能接受新的技术、新的思想、新的挑战。”

开拓创新路

2008年前正式加入泛华集团的李军,曾在包括中国人寿、中英人寿、新华保险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就职,多年在保险公司浸淫的经历让他对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情况了如指掌,“如果我来开一家保险公司的话,除了新渠道需要摸索之外,我非常清楚这家公司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又如何来做。即使我不清楚,也还有上百家公司供我学习。”李军提道,“但我来泛华则不一样,要在保险中介行业建立集团化管控,并兼容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业务险种,涵盖所有保险公司的产品合约,这在业内首先就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于是,李军对在泛华集团工作的最深印象就是创新。

3年之前,泛华的系统还相对零碎、各自为政,“再往前甚至还有手工操作。”李军回忆,“这样的系统显然不能实现集团化的运作,集团化运作意味着你能兼容所有保险公司对于产品不同的卖法、不同的管理办法和不同的保单管理模式,包括结算办法等等。”

于是在摸索之下,泛华集团在2008年前启动了内部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由于保险中介的“卖场”特点,泛华集团的系统间建设需要不断地和不同的保险公司产品发生碰撞。李军笑言有很多产品“千奇百怪”,而泛华集团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寿险、财险、代理等所有内容融入这个核心平台中,再用一套自己研发的标准模型来进行数据处理,随后再用这套模型去和保险公司的数据进行交换。

“简单来说,就是客户数据通过我们这套系统去和保险公司进行快捷交换,经过一套标准的保单流程,保险公司的数据再回到泛华,最终确定代理人的收入、保险公司的分成,把佣金派发出去。”李东介绍。

创新总是需要代价,而泛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解决很多从未有人解决的问题,比如每家公司什么时候进行结算、结算什么样的险种才按照对应的费率档次和基础算法,这些内容往往在一开始很难得到系统支持。甚至中介行业的平台需要怎样的一套“术”,都还在积极研究中;甚至在保险中介行业都没有规范的专业名词来定义上述数据交换的流程。“比如保险行业知道什么是新契约,但在保险中介里你怎么去定义和保险公司交换的业务资料?”李军感慨道,“所以,无论是在系统建设还是在销售转型上,都是新的挑战。”

由于保险中介公司本身就是销售型企业,所以让李军感触颇深的另外一点是,在泛华集团,IT人员的关注点也和保险公司IT人员有所不同。传统保险公司的IT人员更多地工作,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而泛华集团不仅要保证系统稳定,更是把产品卖出去,让客户满意,让代理人快速拿到佣金,让公司快速获得收入,中间没有差错。“所以在我们考虑的体系里,更多地偏向于由销售触动IT系统的需求,立足于销售。” 李军说。

这一点还体现在泛华集团CIO金峰的转型上,自2007年底加入泛华集团的金峰,如今除了管理信息化,还是泛华集团首席运营官和泛华寿险营业集团的总裁。而金峰自己也认为,现在IT系统的具体工作都在信息技术部,他的关注点会转移到IT战略和销售方面去。

挑战无缝对接

在逐渐完善了泛华集团的核心业务平台之后,李军所在的信息技术部遇到了另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保证与各保险公司之间数据的无缝连接。而造成这个难题的最大原因,就是保险行业缺乏一个统一标准。

“在Web 2.0的时代,为什么国外的保险公司能够非常顺畅地实现信息的共享?”李军解释道,“不是因为国外保险公司利用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他们很早以前就统一采取了ACORD标准(ACORD成立于1970年,旨在向保险行业提供标准和规范的非营利性协会。早在20世纪80年代,ACORD就率先创建国际保险业界的数据标准。编者注)。”而国内保险公司尽管经常升级系统,也采取了很多新兴技术,却缺乏一套数据交换的标准模型,这就为Web 2.0时期强调个体参与、信息共享的模式造成了障碍。

于是,在基本建设完核心业务平台之后,借助信息技术部的IT人员大多有在不同保险公司工作的经验的优势,泛华集团又开始摸索着创立保险行业通用的XML协议标准,并希望可以通过这套模型把泛华集团的数据和各个合作保险公司数据库进行互相交换、同步。

“你的保险公司要发布什么样的产品,他的保险公司要发布什么样的产品,大家可以自发地把信息汇集起来,用一套语言来进行交流。”李军介绍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以前可能每到保险公司进行定期结算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信息不符的情况,而现在,通过这套模型,后台就会自动检查信息,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来核实。

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建立以后,原来出现信息问题都要由信息部门或者是业务主管部门来参与,而现在可以由终端来参与解决。双方的操作人员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对方掌握的信息情况,进行及时沟通。这样,一旦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就能及时解决。这不仅减轻了各方的工作压力,信息沟通的效率也会直线上升。

“我们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A公司给我们的条约格式和B公司给我们的条约格式永远都是不一样的。”李军有些无奈,“很多时候这还是个理念的问题,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其自身资源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可能也并不愿意参与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去。”从目前泛华集团和部分保险公司的无缝对接来看,这样的数据共享一旦实现,那么原先可能需要十几个工作日才能正式出单的保单,现在能缩短至两个工作日左右。

缺乏统一标准还表现在,保险中介行业如果需要了解10家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需要登录10家不同的系统。而统一平台之后,操作员只需要登录一个系统就能掌握各家保险公司的信息。

“所以说,无缝对接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我们希望借助信息交换模式的创新,改变我们的业务流程,让更多的保险公司采用流程触动型的模式,然后把泛华的前端变成保险公司的分支网点。”李军表示,这样,在泛华集团完成接单的动作,可以通过后台交换实时传到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完成核保,实时出单,再把保单送到泛华的前台,通过打印送到客户手里,实现流程合作。“把所有保险公司的信息完全集中在一起,通过流程合作,打通每个环节的话,泛华还能承担保险公司所有的打印外包和录入外包,在柜面就能完成从录入到核保、打印一体化的流程,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金融超市。”李军说。

保险超市新愿景

今年4月,美国的星巴克在全美七大城市推出了基于地理定位的服务(LBS)——Mobile Pour。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下订单,踩着踏板车的星巴克咖啡配送员就会将咖啡送到用户手中。

在李军眼中,像星巴克这样的定位服务正是泛华集团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今后的保险公司都是2.0模式的,全体参与、成千上万的代理人能够参与进来、上千万的代理人参与进来,都能把自己的信息共享。”想象一下,未来只要客户手中有一部带定位的手机,通过地图就能非常便捷地找到在自己周围分别有哪些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他们的产品各自都有哪些特点、费率又是如何计算的,从而挑选出距离最近、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随后也只需要在手机上预约,就会有保险代理人上门服务。而保险代理人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社区,发布自己的产品、解答客户疑虑等。

虽然从目前来看,这样可观的现象不能马上实现,不过李军断言,目前国内的保险行业格局在5年之内必然会被打破。“电子商务的推行、客户自由的要求,都会突破这个限制。市场会逼迫更多的保险公司开放出来。让他们的产品能够进入到更多渠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户去购买。”李军认为,目前保险行业的“地面部队”还是主力军,但是网络发展的趋势将会导致更多的网络部队盛行,并最终成为中坚力量,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成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此李军信心满满,“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IT走在业务的前面,能更多地看到市场的希望,并指导业务创新。”

 

 

来源:http://www.cioinsight.com.cn/html/anli/2011/06/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