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有话说# 保险中介模式,凭什么被反复热议推荐?
早在多年前,「保险中介」一词开始被广泛讨论,就像早期银行看待支付宝的眼光一样,突然间,众多传统主体保险公司开始关注保险中介,许多在保险行业拼搏奋斗多年的从业人员,慢慢地对保险中介感兴趣了。
翟运忠,也敏锐地意识到了保险市场上的微妙变化。在国寿待了15年的他,开始一头扎进时代的浪潮中,去研究保险中介与传统主体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既然中介趋势不可逆转为什么我们不顺应这种选择呢?
翟总的故事,要从15年前说起了。21岁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毕业,26岁成为中国人寿最年轻的地分公司班子成员。从业15年,10年高管经验,在研究保险中介体制后,36岁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加盟泛华保险中介。既然中介是不可逆转的,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做这样的选择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他选择离开奋斗过15年的国寿。
做事不如做市 做市不如做势
想想,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考虑「哪个专业未来就业率更高」?
求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思考「这个行业未来有没有发展前景」?
创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花大精力调研,哪个市场哪个领域「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因为,你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一定要知道这个市场的趋势到底在哪儿。
保险,一直与民生息息相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国家与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儿”,在《2019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提及“保险“二字超过15次,可见国家对保险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保险次数)
近日,360通过一举收购广东众康永道保险经纪公司,顺利拿到保险中介牌照。
这是继互联网巨头BAJT、今日头条、滴滴、美团点评涉足保险市场之后,又一互联网大佬开始加入保险中介市场。
所有的现象都指明一个趋势:保险是个朝阳行业,保险中介是朝阳行业中的蓝海市场。
2016年,从业15年的翟总,和今天的许多人一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到底是主体保险公司、还是中介?如果要选择中介,哪家公司最值得?
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做事不如做市,做市不如做势。你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一定要选择好这个市场趋势到底在哪里?
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险公司更多的是生产自己的产品,按照客户需求反馈信息、生产产品,做好理赔和后续的服务,让客户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我觉得这是一种未来,是一种趋势。
发达国家保险的一种方向,其实更多的也是在鼓励一种更加专业的中介销售渠道,或者鼓励中介的发展。
而且国家各种政策方面也确实在引导和支持这样的一种发展方向。从2013、2014年那段时间代理人资格考试的放开,一个方面,让更多的人有了选择从事保险的一个机会,这也是给了全民保险的一种可能吧,也提高了全民保险的意识。
泛华广西平台总经理 翟运忠
主体保险公司现存的问题让很多代理人失去了从业信心
#产品有限#传统主体保险公司为保险行业做了很多的贡献。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这些主体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其实一直希望能给客户更多的产品选择权,实际上,在目前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能提供的产品是有限的。而现在,客户的保险意识在逐步提高,他们想要更多不同的保险产品做比较,货比三家后再做选择,但是这在主体保险公司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有规定:主体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只能销售本公司的保险产品。
#满足不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优点,每个公司也有它的缺点。代理人不能够用一款产品,用”包治百病“的方式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同样的药可能这个人适合,却并不适合另一个人,但是这个时候,药库里只有这一类药,而外面的药房有更适合对方的药,遗憾的是我们没资格卖。
#矛盾的管理方式#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往往要求专职,但在很多时候,很多的专业人士,往往不一定能做到专职。
保险行业的选择与趋势
我们其实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当我们把一个社会人增员到保险公司来从事保险业务的时候,我们一直动员他,你可以先来兼职,尝试着做一下保险,觉得好可以继续做下去,觉得不好可以离开。
但是,当他真正成为一名专职人员,在销售过程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收入无法满足生活需要的时候,他可能也想出去外面再找一份事业。
这种情况下,好像我们又不允许他去兼职。这是一种管理上面的矛盾,也是代理人的一种痛苦。
泛华广西平台总经理 翟运忠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很多有保险资源的人会带着一些怨恨或抱怨离开这个行业,这是让人遗憾的。
直到遇见泛华很多从业人员看到了一种新模式、新希望。